上一张
当秋风拂过黄河、小清河、麻大湖,河湖两岸的茅草、柳条也逐渐泛黄、干枯。这些曾在炎炎夏日为滨州市博兴县带来清凉的植物将改头换面,以另一副面貌、另一种形式,融入当地居民的生活中,其间的媒介便是在当地传承了800余年的草柳编技艺。 博兴县城区以南3.5公里的锦秋街道湾头村,紧邻着素有“北国江南”美誉的鲁北最大天然淡水湖——麻大湖。麻大湖畔茂密的芦苇、挺直的菖蒲,在当地能工巧匠手中,或成为轻便的厨具,或成为趁手的农具,或成为精美的摆件。因其工艺精湛,湾头村草柳编早已享誉中外。 80后王贵芝曾在博兴县城开过影楼。嫁到湾头村后,瞧见婆婆做柳编,她就在旁边学,耳濡目染下,她也爱上了柳编。2008年,王贵芝正式转行做起草柳编生意,还给她的店铺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——大自然特色草编。“起初就是简单的编筐、草垫、蒲团,价格卖的也比较低,后来我就不断琢磨,自己设计创新图样,后来就有了小方桌、小椅子、小动物、草裙等。”王贵芝说。她设计制作的一款莲花凳在今年举办的首届“振兴传统工艺·鲁班杯”大赛中获得铜奖,成为“山东手造”的代表作品,现场售价2200元。王贵芝也成为省级非遗博兴草编传承人。 不仅如此,凭借此前开影楼的经验和技术,王贵芝借助网络销售,成为湾头村最早一批从事草柳编电商的人。她不仅将店铺搬到线上,还将产品销量、客户反馈等信息逐一汇总,通过分析数据,了解客户需求,有针对性地设计柳编产品。这几年,随着网络直播的兴起,王贵芝又做起了“网红主播”,每天在各大平台直播卖货。在她的带动下,村里有一批人通过电商致富,也让草柳编名扬海外。王贵芝向山东商报·速豹新闻网记者表示,他们时常接到日本、韩国、伊朗等国家的海外订单,有时候忙得过年都不放假,连夜赶工。 如今,王贵芝8岁的小儿子安书灏也喜欢上了草柳编,课余时间,他总爱围在妈妈身边学习草柳编。王贵芝也时常会走进中小学校甚至幼儿园,给学生讲解这门古老的技艺。而更让她和乡亲们欣喜的是,历经数代民间艺人的传承,实现了草编、柳编、藤编、蒲编等工艺的有机融合,柳编、草编也分别入选国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同时,一个亿元文创产业也已围绕草柳编技艺在湾头村发展起来,“非遗+电商”模式也为乡村振兴打开了新思路。 ◎文/山东商报·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雯雯 ◎图/山东商报·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晓峰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