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张
泉城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内有一家传统银工坊,几乎每天都能听到“叮叮当当”的敲打声。店主名叫李庆峰,今年44岁,老家在德州市平原县恩城镇十里铺村,祖上一直从事打造传统手工器具,他从小就跟随爷爷走街串巷,给人打造银器,对手工银器的制作技艺很是痴迷。 大学毕业后,李庆峰原本有一份稳定的工作。由于热爱打制银器,他不顾家人反对,辞去工作,创办了手工银器小作坊。“手工制造银器,工序繁琐、周期长、难度大。”李庆峰告诉记者,“通常,制造一把银壶,从绘制图纸到取料、剪板、捶型、精锻、打磨、修型、錾刻……直至打造完成,需要花费十多天的时间,将一整块银板敲打出壶身,需要十几万次捶打和十几次淬火。” 目前,贵重稀缺的材料和批量生产的机械银壶,给李庆峰的小作坊带来了不小冲击,但他仍坚持传承家族百年技艺,结合新时代文化特征进行手工制银。他觉得,这赋予了传统手工制银新活力。 山东商报·速豹新闻网记者 周里 实习生 郇志同 摄影报道 |